中国团队突破塑料工程百年难题,纳米颗粒是制造终极塑料关键
塑料工程领域的一个百年难题即将被攻克。中国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在常见塑料中添加特定的纳米颗粒,能够同时提升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从而打破了长期制约塑料工业发展的"三难困境"。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也为塑料回收和可持续
塑料工程领域的一个百年难题即将被攻克。中国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在常见塑料中添加特定的纳米颗粒,能够同时提升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从而打破了长期制约塑料工业发展的"三难困境"。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也为塑料回收和可持续
近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设计阳离子-两性离子共聚物电解质,实现了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与锂离子选择性的性能突破,论文题目为“C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然而其实际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存在异质界面,导致界面电阻高、离子扩散缓慢,严重限制了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通常,复合正极中需要添加大量(20–40 wt%)电化学惰性的固态
随着全球清洁水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海水淡化被视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在高纬度地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极端温度循环和高盐腐蚀等环境因素对蒸发材料提出了严峻挑战。现有材料难以同时满足高效光热转换、环境耐受性和界面水传输的需求,尤其是在低温、高盐或强腐蚀条件下
病毒感染一直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从流感、艾滋病到新冠疫情,给社会与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与疫苗在对抗多样化且高度变异的病毒时仍存在局限,包括耐药性、疗效不稳定、副作用明显以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一种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稳定性强且可规模化生
二维聚合物(2DPs)及其层堆叠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是一类新兴的二维共价网络材料,具有明确的周期性结构。目前,该类材料主要通过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可逆动态共价化学反应(如希夫碱缩合、硼酸缩合等)合成。然而,由于不可逆碳-碳(C–C)偶联反应缺乏纠
厦门大学周伟教授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张志辉教授、王春锦助理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皮秒激光的3D动态聚焦激光(3D-DFL)制造策略,用于透明柔性聚合物微结构的精密制造。通过实时调整Z轴焦点,有效补偿因消融导致的深度偏移,确保能量沉积一致性和制造质量稳定性。该方
瑞士奥夫特林根 2025年9月8日 /美通社/ -- Omya高性能聚合物分销将于2025年10月8日至15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全球领先的塑料和橡胶贸易展览会K-Fair 2025上正式亮相。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标志着继战略收购欧洲领先的热塑性塑料分销